灣區社調查:港青灣區發展問題多,不了解勞工法例,欠缺找工作途徑
近年,內地及香港兩地政府都出台不少灣區優惠措施,鼓勵香港青年到內地灣區城市發展,施政報告亦表示會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恆常化。香港工聯會大灣區服務社 (灣區社) 關注香港青年在內地讀書及工作的情況,遂於2022年10月24日至11月4日期間於內地及香港分別進行「香港青年大灣區就業創業需求調查問卷」,了解兩地港青在內地灣區城市的需求及問題,成功回收220份問卷,受訪者年齡界乎18至45歲,其中內地港青有161人受訪,在港青年有59人 (見附件)。
內地港青看重優惠政策及想在港企工作
工聯會副理事長、灣區社總幹事曾志文表示,超過9成 (94%) 內地港青指出滿意在內地灣區城市工作及生活,有9成人 (92%) 指出,相對於內地企業,他們更願意在內地港企工作。內地港澳稅務優惠政策 (78%) 也是吸引他們到內地灣區城市發展的重要原因。 港青要求內地灣區城市薪酬與香港看齊 內地港青及在港青年都十分關注薪酬,超過6成受訪者 (65%) 表示在內地灣區城市就業及創業所面臨最大的困難是薪金較香港低,不過兩地港青對薪酬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有4成 (40%) 內地港青要求月薪在港幣$15,000以上,近6成 (59%) 可以接受$15,000或以下。至於在港青年,有9成受訪者 (90%) 要求月薪達到$15,000或以上才會考慮到灣區城市工作。
在港青年擔心在內地缺乏就業及生活支援
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黃國指出,在港青年對於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表示有顧慮,超過6成受訪者擔心內地工作方式與香港不同要適應,近6成人認為在內地生活缺乏人際網絡。提到「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在港青年表示不參加的原因主要是香港沒有駐內地勞工部門擔心缺乏支援 (84%)、擔心疫情影響回港 (81%)、在內地沒有生活支援 (64%)。近9成受訪內地港青希望政府舉辦大灣區招聘會 (86%) 及推動大灣區職業資格互認 (86%),亦有超過8成受訪者 (84%) 希望持續進修基金適用範圍擴大至內地灣區城市指定課程。
港青個案 (一):內地工作感迷惘需支援
曾參加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而任職於深圳高爾夫球場作為媒體主任的劉小姐表示,參加計劃9個月未完成便離開,原因是曾在內地找工作,發現人工較香港低很多,亦擔心完成計劃後未能在深圳找到工作。最終她因找到滿意工作而提早回港發展。另外,她身邊亦有朋友被內地公司拖欠薪金,由於對勞動法不了解,因此對在內地找工作有所保留。
港青個案 (二):完成計劃獲僱主續聘
香港青年葉先生剛完成18個月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喜獲僱主續聘並將繼續在廣州協助青年工作。他表示,計劃讓他大開眼界,有機會在內地灣區城市獨立生活,是寶貴的經驗。他在內地接觸過不少港青,面對內地企業不願聘請香港人,希望政府舉行大灣區招聘會協助尋找工作。
港青個案 (三):在內地被扣工資求助無援
灣區社曾收到參加「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黃小姐求助,她於 2019 年畢業並於去年參加計劃而到廣州工作,僱主表示因財政困難而要求她每月返還港幣$8,000 給所屬機構,她當時因害怕失去工作機會而啞忍。黃小姐已於今年 4 月底離職並透過向工聯會求助成功追討欠薪港幣七萬多元,個案已交勞工處跟進。
綜合調查及個案分析,香港青年對在內地灣區城市工作及生活持正面態度,但需要政府提供更多支援。灣區社促請特區政府更積極為身在內地及有意前往灣區內地城市的香港青年提供更多協助,建議如下:
- 提供一站式生活支援,匯集各種資訊及支援措施,涵蓋就業、教育、法律諮詢,以及社交、康樂和文娛活動等範疇。
- 推動持續進修基金適用範圍擴大至灣區內地城市指定課程,讓港青可選擇在內地高校進修。
- 建議兩地政府協調,由香港政府資助參加「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港青租住廉租房。
- 提供就業平台及舉辦大灣區招聘會,協助香港青年在內地灣區城市尋找合適工作。
- 為在灣區工作的港青匹配職場導師,定期邀請各行各業人士分享工作經驗及灣區生活資訊。
- 協助港企在內地發展及適應市場,讓香港青年在內地有更大的發展空間。